(Eisai公司乐伐替尼)
(碧康的依鲁替尼)
产品简介
乐伐替尼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剂,可以抑制VEGFR2和VEGFR3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适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的有症状或进展的髓样甲状腺癌。乐伐替尼还抑制其他肿瘤病理性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和病情进展。
产品特色
乐伐替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3(VEGFR 1-3)、成纤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4(FGFR 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RET 和 KIT 的口服多靶点抑制剂,目前已经获得 FDA 批准用于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晚期肾细胞癌。 新数据显示,乐伐替尼一线治疗 uHCC,在 OS 方面非劣效于索拉非尼,在亚太人群中一线乐伐替尼治疗肝癌 OS 获益优于索拉非尼,作为 uHCC 的一线治疗方案乐伐替尼的 PFS、TTP 和 ORR 显著优于索拉非尼 。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
1)对于甲状腺癌患者:24mg口服,每天一次。
2)对于肾细胞癌患者:18mg乐伐替尼+5mg依维莫司口服,每天一次。
3) 在有严重肾或肝受损患者:对于甲状腺癌患者:14mg口服,每天一次;对于肾细胞癌患者:10mg口服,每天一次。
4) 肝细胞癌剂量:体重小于60kg的患者剂量为8mg, 每天一次,体重大于60kg的患者剂量为12mg,每天一次。
注意事项
1)每天在同一时间点服药。
2)出现漏服,距离下次服药大于12小时则立即补服用,
3)不到12小时则不用补服,按照平时时间点及剂量进行下一次用药即可。
4)用药直至疾病出现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
适应症
1)肝癌。
2)肾细胞癌。
3)分化型甲状腺癌。
乐伐替尼为多靶点药物,目前已获审批的适应症为以上三种,针对于其他癌症的临床实验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尤其是乐伐替尼联合PD-1的实验数据刷新了癌症治疗界对乐伐替尼的认知,想必在不久的将来,乐伐替尼会被批准用于治疗更多的疾病。
不良反应
乐伐替尼最常见副作用有高血压、疲劳、腹泻、关节肌肉痛(关节痛/肌肉痛)、食欲降低、呕吐、尿中蛋白过多(蛋白尿)、手掌肿胀及疼痛、手和/或脚底板(手足综合征)、腹痛及发音出现变化(语音障碍)。
乐伐替尼可以引起严重副作用,包括心衰、血栓形成(动脉血栓栓塞事件)、肝损伤(肝毒性)、肾损伤(肾衰竭及损伤)、胃肠道穿孔或胃或肠之间异常连接、心电图活动发生变化(QT间隔延长)、低血钙、伴随性头痛、癫痫发作和视觉变化(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严重出血(大出血)、如果患者妊娠期间乐伐替尼治疗会出现未出生儿风险及促甲状腺激素产生出现损伤性抑制。
注意事项
1)高血压:用药治疗前控制血压。对尽管优化高血压治疗的3级高血压不给乐伐替尼治疗;对危及生命高血压终止用药。
2)心力衰竭:监视心脏代偿失调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3级心功能不全不给乐伐替尼治疗;对4级心功能不全终止用药。
3)一次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后终止用药。
4)肝毒性: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检验。对3级或更大肝受损不给乐伐替尼治疗;对肝衰竭终止用药。
5)蛋白尿: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蛋白尿。对24小时尿蛋白≥2g不给乐伐替尼治疗;对肾病综合征终止用药。
6)肾衰竭和肾受损:对3或4级肾衰竭受损不给乐伐替尼治疗。
7)发生胃肠道穿孔或危及生命瘘管患者终止用药。
8)对发生3级或更大QT间期延长不给乐伐替尼治疗。
9)低钙血症:监视血钙水平,给予替代钙。
10)对有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不给乐伐替尼治疗,直至完全解决。
11)出血事件:对3级出血,及大量失血,需要输血患者不给乐伐替尼治疗;对4级出血,及失血造成身体虚弱,视网膜或大脑缺血,严重休克患者终止用药。
12)甲状腺刺激激素抑制的受损:每月监视TSH水平和有DTC患者,需要时调整甲状腺取代药物。
13)胚胎胎儿毒性:可能致胎儿危害。
特殊人群使用
哺乳:终止哺乳喂养。
美国食品产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Eisai药业旗下产品(Lenvatinib,乐伐替尼),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一线治疗。第三方独立评审委员会影像学评估数据显示,对比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治疗可使肝癌至疾病进展的时间由3.7个月延长至8.9个月,使肝癌病灶缩小或消失的概率由12.4%提高到40.6%,使疾病控制率由58.4%提高到73.8%。
乐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剂,可以抑制其他与病理性新生血管、肿瘤生长及癌症进展相关的RTK,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FGFR1,2,3,4;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KIT及RET。已于2018年3月在日本获批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一线治疗。2017年ASCO年会曾公布了肝癌新药E7080(乐伐替尼)对比多吉美一线用于晚期肝癌患者数据,显示在治疗由乙肝诱发的肝癌方面效果尤其出色,这非常适用于中国肝癌患者,为我国晚期肝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